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 1949 年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 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 3003.88 亩,建筑面积 118.43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7.524 亿元,纸质、电子文献总量 754 万余册。设有 24 个教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潇湘学院(独立学院)、三亚研究院。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 12 个学科门类。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等 6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拥有 7 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0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资格、“硕师计划”推免资格。拥有 1 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5 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3 个国防特色学科。学校现有教职工 2759 人。专任教师 1814 人,正高职称 346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约 70%。拥有特聘院士 2 人,在聘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及相当层次人才 11 人,省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及相当层次人才 106 人;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时代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10 余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 个,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 个。
学校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盖全国。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37367 人、在校研究生 6815 人,另有潇湘学院(独立学院)学生 4346 人。拥有 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6 个省级教学团队。“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88 项。
学校有 45 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19 个省级社科类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863 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 988 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225 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3786 项,转化科技成果 234 项。学校万步炎教授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持续研发“海牛”系列钻机系统,一次次刷新海底钻机钻深纪录,推动我国海洋资源探采装备实现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跑的飞跃,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学校 2024 年录取研究生 2278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 2157 人,包括全日制 1898 人(学术硕士 740 人、专业硕士 1158 人)、非全日制 259 人;博士研究生 121 人。2023-2024 学年度,学校研究生(含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发表论文 1719 篇,其中 C 刊及以上期刊论文共计 719 篇,获得专利 279 项(含发明专利 130 项)。2024 年获评湖南省优秀学位论文 40 篇。学校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2024 年获国家级竞赛奖励64 项、省级竞赛奖励 213 项。
学校涌现了一批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典型。人文学院 2023 届硕士研究生李柏霖指导山里娃写下 1400 余首诗,登上“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颁奖晚会,入选 2022 年度湖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当选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机电工程学院 2023届博士研究生刘广平作为主要参与人攻克了万米深渊海底保真采样系统创新设计、超高压承载与密封、超高压保真转移等技术难题;2022 届硕士研究生唐文波作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科考队员,圆满完成 7731.3 米海底取样作业。黎锦晖音乐学院 2022 届硕士研究生彭雅婷作为湖南科技大学“心与馨”志愿支教服务队队长,指导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于2020 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和央视牛年春晚舞台。